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华园

南方都市报:首次集体呈现何镜堂团队广州代表作品

时间:2023-04-19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浏览量:261

分享到

南方都市报4月19日讯(记者魏凯 梁炜培) 4月18日下午,“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的配套活动何镜堂团队建筑作品展开幕式暨院士对话活动在越秀公园广州城市公园展览馆举行。

本次展览是中国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首次受邀走进公园进行建筑作品展览,也是何镜堂团队广州地区代表作品的首次集体呈现。展览的主题定为“地域·文化·时代:为高质量发展的中国而设计”,展出的建筑作品有30个,其中通过3D打印模型展出的作品14件,通过模型与照片展示的作品16件。

本次展出的作品包括何镜堂在广州地区重要代表作如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大湾区白鹅潭艺术中心(广东省三馆合一项目)(建设中)、广州海心桥、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等,还包括他在全国范围内的代表作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地等。这些作品不仅可以让参观者感受到建筑师对“地域·文化·时代”的解读,也直观呈现了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的建筑脉络与魅力。

在展览过程中何镜堂亲自向到场的嘉宾逐一介绍每一件建筑作品的特点和背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两个作品前,他特别强调了这两件作品的特别意义,前者是一个代表了中国传统,后者则体现了国家的苦难历史,这些作品也是自己“两观三性”建筑思想的集中体现。

大咖对话

何镜堂:能把地域、文化、时代相结合,就是好建筑

在展览开幕式后的院士对话环节,何镜堂和参与本次活动的多位来自建筑、文化、艺术和科学界的嘉宾大咖一起展开对话,一起探讨了建筑和其他学科融合的话题。

通过建筑设计引领大湾区发展

在大湾区与建筑的话题讨论中,何镜堂表示,建筑必须要接地气,能够同时把地域、文化、时代这三个词结合在一起的就是好建筑,这三个词也是自己“两观三性”(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建筑思想的体现。

他同时表示,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概念。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基础,文化是建筑的内涵和品位,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作为一种从事建筑创作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两观三性”就是希望建筑师在做设计的时候跟项目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研究当地的历史、风俗、气候特征及发展状况,注重当地的具体需要及潜在因素,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量身定做”,以适应不同的设计条件和背景。

参与讨论的大发888官方下载,大发官网老虎机888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倪阳也表示,建筑师应该通过建筑设计引领大湾区的发展,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建筑体量更大功能也更复杂,如果完全靠现代化的机器设备来解决通风采光的问题就会导致碳排放量很大,未来的建筑师需要更多从绿色角度出发,特别是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多做一些既能体现岭南特色又能满足绿色低碳要求的建筑。

科研要跨界合作借鉴不同思路

在大湾区与科学的话题讨论中,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焕彬表示,大湾区未来要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高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这意味着必须要有科技的自主创新,过去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过程中广东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但是依然要考虑如何把它跟生态链、产业链融合起来。

“我做科研快60年了,现在总结了关于科研的四句话:一是科研要从国家和企业的需求出发,不要为了发论文,二是要跨界合作,科研要借鉴不同思路和各行各业的发展成果,三是科研要把技术产品化、把产品产业化,四是产业要资本化,要形成商业模式不断滚动发展。

希望艺术和科学在大湾区更好结合

在大湾区与文化的话题讨论中,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表示,艺术跟建筑是相同的,两者有时代性,岭南画院和广东美术馆跟何镜堂院士的关系也非常深厚,他们不仅让艺术有好的归宿,也有了更好的传播,形成一股区域美学力量。

未来岭南的艺术家也要努力建构既有国际影响力又根植本土文化价值系统的艺术高地,创作出具有中国气派、岭南特色的精品力作,为人文湾区建设作出贡献。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林蓝也表示,艺术与科学是相通,未来希望艺术和科学在大湾区有更好的结合,为社会贡献美与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