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华园

新华社突发事件管理月报:专家点评:有限空间切勿盲目施救

时间:2022-12-23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浏览量:1667

分享到
  新华社突发事件管理月报讯 大发888官方下载,大发官网老虎机888建筑学院副教授赖文波、中国矿业大学特聘教授佘廉就有限空间盲目施救的危害进行评析,并就如何加强监管和安全施救提出以下观点和建议。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主要风险隐患
  有限空间主要分为地下有限空间(地下管道、地下仓库、地窖、下水道等)、地上有限空间(蓄水塔、垃圾站、粮仓、粮库等)、封闭设备空间(船舱、冷藏箱、烟道等)。由于通风不良,有限空间易出现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
  近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主要风险包括:中毒、缺氧窒息、燃爆、触电等。其作业事故呈现出如下特点:
  (1)在高温、高湿时节安全风险显著,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主要发生在气温较高的每年二、三季度。
  (2)有限空间的特定环境,决定了其作业风险及事故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
  (3)具有时空共存及偶合性,在有限空间中同时存在多种风险隐患,并在发生事故时产生连锁叠加危害。
  (4)因非主营行业安全意识淡薄及违规作业情况突出,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有从传统行业向非主营行业发展的趋势。
  (5)有限空间作业发生事故后,盲目施救的情况频发,伤亡代价惨重。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盲目施救造成的危害极大,一是急速扩大伤亡影响。在相对隐蔽与封闭的有限空间,极有可能因盲目施救导致叠加伤害,急速扩大伤亡情况。二是增加科学救援难度。因盲目施救导致叠加更多伤亡,引发救援现场失控,从而影响制约正常科学救援工作。
  二、盲目施救暴露企业管理漏洞
  有限空间事故频发,事故后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惨重,暴露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管理漏洞,包括“三

不到位、二不足” :

  (1)企业安全责任不到位,企业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辨识能力不足;

  (2)安监部门监管不到位,存在工作盲区,监管漏洞;

  (3)安全救援体系不到位,存在突发应急救援体系启动不及时、不系统等情况;

  (4)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培训教育不足;

  (5)事故安全救援设施不足,存在设备老化、缺乏等情况。

  针对安全生产管理漏洞,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及生产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防范杜绝有限空间事故隐患。一要提高安全事故风险防范化解的政治站位,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二要排查有限空间安全生产工作盲区,深入查找有限空间安全风险治理短板漏洞。三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提升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的辨别能力。四要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培训,培训其安全生产及科学救援的系统知识与操作技能。五要完备事故安全救援设施。补充安全救援设施的专业类型,提升应急装备的科技含量,积极引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应急救援装备。六要完善事故安全救援体系。系统建立事故安全救援应急管理制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确保事故发生时有案可依,有规可循,有序救援。
  三、有限空间的正确施救方式
  一旦发生有限空间事故,事故主体企业基于不同有限空间类型,应采取正确规范的有序施救措施,根据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救援。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与应急管理部针对有限空间事故,提出了科学的施救步骤:第一步,停止作业,立即上报;第二步,设立警戒,无关禁入;第三步,防范到位,科学施救;第四步,安全隔离,持续通风;第五步,保持联络,轮换救援;第六步,出现危险,及时撤离;第七步,清理现场,调查评估。
  对于事故现场施救的方式,可分为自救、非进入式救援和进入式救援。
  (一)自救式救援。该方式是事故救援现场最快最佳的救援方式。因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对事故现场情况最清楚,且作业者对周边环境及自身情况感知最直接,可通过对自身设施设备、周边情况进行快速反应,然后通过自救方法迅速逃离事故危险区。但实施自救要求自救者设备、心理素质都较高,且要求离有限空间出入口较近,作业者能快速反应、迅速逃生。
  (二)非进入式救援。该方式是事故现场防止伤亡扩大最有效的救援方式。要求救援人员在有限空间外借助相关救援设施设备安全快速地将事故受困人员移出有限空间。非进入式救援需满足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有限空间受困人员佩戴了全身式安全带,且通过安全绳索与有限空间外挂点可靠连接;第二是受困人员所处位置与有限空间出口之间畅通、无障碍阻挡。
  (三)进入式救援。该方式是事故现场救援风险最大的救援方式。一旦救援人员防护不当,极易出现伤亡扩大情况。实施进入式救援,要确保救援人员防护措施足够安全、有效。救援人员必须配置专门防护设备、经过专业有限空间救援技巧培训,能熟练使用防护用品和救援工具,具备冷静沉着的应急处置能力,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成功施救。事故现场不具备自主救援条件时,必须及时拨打 119 和120,依靠专业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坚决不允许未经培训、未佩戴个体防护装备人员强行施救。
返回原图
/